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

妥協。依賴。放棄 遠比堅持下去容易

今日奇摩的一則新聞「人生是否後悔 決定在40歲」

(節錄新聞內容)
.....二、三十歲,好的方面來說是個成長的過程,怎麼出錯都可以有再出發的機會。可是到了40幾歲,牽涉到的領域、要遵守的規範就更廣了。所面臨的局面是基於過往累積的經驗與實績來被衡量。這時候自己的應對進退,無論在工作,還是在家庭,都正面對影響未來人生的重大抉擇。
......從40歲開始:沒培養興趣、來不及換跑道、太少陪家人。想要人生不後悔,就要深耕40歲年代的黃金十年。
40幾歲這個時期,沒有時時意識到問題存在,不知不覺就變得守成、守舊。就算有挑戰的心,但還是有一絲恐懼失敗,想要走風險小的路,因而猶豫不前。現實上隱約也可預知最後會選擇後者居多。幾乎所有的人,心裡雖知道不能這樣, 但還是屈於「以守代攻」的現實。從30幾歲轉換到40幾歲,最大的差別就是在此。


看完,竟然觸發我打開快長蜘蛛網的網誌寫上這一篇。


丁復興老師說「說出來的目標比較容易達成」,因為怕沒做到丟臉、因為說出口就像發了誓一樣,不能只是說說而已。寫給職場工作人看的書籍雜誌經常可以讀到這樣的見解「要成功,要做你最擅長的事,然後堅持下去」。

對我來說,沒有那麼遠大的理想,成功有時還得靠機緣。大部分人一輩子平均工作時間30年,加上有些人的個性不管做什麼都會變成那個領域的拼命三郎,既然如此,豈不是更應該找到自己熱愛的領域才能吃苦當吃補的全心投入?

工作中的鳥事、挫折、不如意要靠什麼支撐下去?一個沒站好就掉入受害者循環,搞得好像全世界都在跟自己做對。如果不是靠著發自興趣與天賦帶來的熱情與動力來支撐,還能靠什麼?

回顧人生各個不同時期,有著各種各樣的磨難。為了考上好學校而苦讀,為了走出情傷,鍛鍊自己能夠一個人看電影、一個人去旅行,為了同時扮演好職業婦女、母親、妻子多重角色,一天24小時當30小時在用。如果沒有找到那個時期的"為何而戰",妥協、依賴、放棄通常是大部分人的選項。

「人生是否後悔決定在40歲」這個嚇唬人的標題,像是在對我這樣距離40歲不遠的人吶喊「如果你擔心人生有遺憾、如果你還有未竟之志,這可能是你的最後機會了。」

沒有留言: